疫情还在反反复复,各类场馆开开关关,各种活动办办停停,这样的情况着实是让人郁闷。
对于博物馆来说,来自疫情的打击巨大。2020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博物馆应对新冠疫情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全球超90%的博物馆采取过闭馆措施,超过10%的博物馆甚至将永久关闭。
在这个大背景下,台北故宫博物院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
第一波疫情后,台北故宫的统计数据令人心梗,2020年4月的门票收入相较2019年同期下跌99%,院长吴密察称这是开馆有门票记录以来的“最惨记录”。疫情之下,做什么都逃不过“线上”二字。观众的行动也充分显示,他们确实非常想念台北故宫还能正常开馆的日子——台北故宫的线上浏览人次暴增,台北故宫官网下“典藏精选”网页的流量增幅高达35倍。台北故宫首先找上了2020年的顶流“动物森友会”,把馆内文物全都“动森化”。他们在官网开设“动物森友会专区”,玩家可以在那里下载相关的文物图像,把文物带回家里。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自己的家装饰成一座小型皇宫。除此之外,他们也没放过播客这个疫情期间冒出的小小网红。居家隔离期间,播客在台湾的关注度也持续增加。数据显示,“Podcast”作为关键字的谷歌搜寻量在台湾上升了50%。台北故宫跟上了这波潮流,他们和台湾播客公司Sound On合作,于2020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上线了自己的播客节目。台北故宫对这档节目的定位非常坚定,他们希望能与年轻人建立联系。播客第一集就先来了个博物馆人觉得非常时髦的Q&A,他们收集了听众想问台北故宫的问题,由院长吴密察一一做解答,比如“会推荐什么展品给朋友”以及“博物馆里吃什么”。可能是对年轻人的喜好有所误解,也有可能是还没能掌握播客的制作技巧,第一集播出后的反响平平。若不是再三确认这是台北故宫的播客,你可能会以为哪位记者不小心把自己与吴密察的采访录音放了上去。仔细考究起来,这集节目确实是最朴实的Q&A——主播一板一眼地问,吴密察一五一十地答,内容生硬得让人昏昏欲睡。万幸,做一个和文物一样“厚重”的播客并不是他们的目标。工作人员在接受《台湾商业周刊》(下简称《商周》)采访时说到,他们看评论、对内容进行调整,很快就找到了博物馆播客最适合的落脚点——文物故事。《商周》的采访也提到,意外受欢迎的有“朕知道了!揭开故宫院藏奏折的秘辛!”这一单集,它获得了近7万的下载量。主播带听众了解了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折子,从请安折、谢恩折、奏事折再到打小报告的密折,再据此分析皇帝的所思所想:年羹尧是在雍正三年的十二月被处理掉的。问题说有什么线索留下来呢?我们就看到当时直隶总督的奏折,后面留了雍正一个很长的注批。注批的内容就是说:朕梦到一头老虎,这老虎在北京城到处造谣,还跑到了年家的花园去。他前面洋洋洒洒说了那么多,就是为了在最后面写上一句:“处决年羹尧。”
也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团队发现,博物院里的研究员和网上冲浪的年轻人有时想法确实不大相同,他们自己觉得时髦、贴近年轻人的选题,却会受到听众的冷落。逐渐上手的制作团队确定,播客更适合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来诠释文物。主播担任小编的角色,在节目里以听众可能好奇的角度提问,刚好可以补充一些文物细节和相关故事,这些也是人们自己逛博物馆时难以触及的部分。例如“创作X收藏X旅游,乾隆皇帝的文青手账”这集讲的就是乾隆在各个收藏品上留下的心情记录。乾隆皇帝放到今天是一个妥妥的文艺青年,他的一大爱好就是在各种画作、藏品上题诗盖戳。台北故宫副研究员邱士华在节目里讲到,乾隆南下江南时,看到江山的秀丽美景,这位老人家在《富山春居图》上好好地抒发了一番,最后留下了五十五处题跋,一百多处方印。最后,七十多岁的乾隆在《富山春居图》(子明卷)上题下“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朕以后只看不写了),终于不再把这幅名画当日记本。 不论是《富春山居图》和《快雪时晴帖》,都是他题跋数量最多的,可以说是前两名,题跋的量有六七十则。可能从乾隆初年一直到晚年,他都在题跋。直到后来,画上已经没有空位了。他才肯说:“算了,以后朕就只是欣赏好了。”其实是因为真的题不下去了!
播出的反响表明,如今的制作模式是成功的。它的的确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更加关注博物馆和里面的文物。虽然还没有任何数据统计过这档播客为台北故宫吸引了多少实际参观的流量,但可以肯定的是,播客成为了这座博物馆文创IP的一部分。人们想起台北故宫时,可以去官网的动森专区逛逛,也能随时打开播客听听文物故事。世界上的博物馆专业人士都在努力将博物馆与新观众联系起来,以挽救博物馆在观众心中越来越模糊的权威形象。如何告别过往冷冰冰的形象、如何与年轻人取得联结、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品,是博物馆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MIA)是制作博物馆品牌播客的先行者。他们的官方播客“The Object”,就是一个为观众解释展品背后故事的平台。旧金山美术博物馆(Fine Arts Museums of San Francisco)直接把自家播客“Local Voices”的第二季弄成了一个和青少年合作的系列“Local Voices: Teens Take on Art”。九位青少年对博物馆的藏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高一学生Noelle Kimotsuki选择了Jack Levine的油画“Birmingham'63”。“Birmingham'63” by Jack Levine在研讨、制作播客的过程中,这些青少年与展品的联系不断加深。视线回到台北故宫博物院。馆长吴密察希望把博物馆变成一个和观众沟通的“对话平台”,让文物和历史主动走到观众身边。通过播客,吴密察的愿望得到了实现,以性价比还不错的方式。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观众来说,博物馆运营品牌播客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了,毕竟无论是否有疫情,去博物馆一趟也是要花费一些力气的,还不一定能有研究员和专家亲自来跟你唠文物的细节和背景故事。我们的众多博物馆会进入播客宇宙吗?这或许是一件值得展望的事。博物馆IP已经包括文创、美妆、综艺、新媒体等等,当然也可以IP到播客那去。参考内容: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7004416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7004418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2020-vol2-verse-museum-04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506/1707755.htm#ixzz7BgniVUCG
https://www.museumnext.com/article/how-to-start-a-podcast-for-your-museum
https://group.dailyview.tw/article/detail/1526